北京舟岛律师事务所关于《法答网精选答问(第三十二批)——环境资源专题》文件的解读

来源: | 作者:创始人 | 发布日期:2025-11-20 | 0 次浏览

一、文件背景与核心价值

《法答网精选答问(第三十二批)——环境资源专题》由最高人民法院通过法答网平台发布,旨在针对环境资源审判实践中普遍存在的法律适用难题提供权威解答。该专题聚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污染防治、资源保护等领域的争议焦点,通过典型案例与法律条文结合的方式,统一裁判尺度,强化环境司法专业化建设。其核心价值在于:

  1. 破解司法实践痛点:针对环境资源案件中责任认定复杂、赔偿范围模糊、技术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提供可操作的裁判指引。
  2. 推动法律统一适用:通过最高人民法院专家的答疑意见,消除地方司法差异,确保环境资源案件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同案同判。
  3. 促进环境治理现代化:以司法裁判倒逼企业合规经营,引导社会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二、关键问题解读与实务指引

(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的审查标准

问题:人民法院如何审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的合法性?
答疑要点

  1. 主体资格审查:确认协议双方是否为法定赔偿权利人(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与义务人(污染者)。例如,在某化工企业泄漏事故中,省级生态环境厅作为赔偿权利人与企业签订的赔偿协议被法院认定有效。
  2. 内容合法性审查
    • 不可磋商事项:案件基本事实、赔偿数额、责任承担等涉及公共利益的内容不得自由处分。如某企业篡改监测数据逃避赔偿,法院认定其与环保部门签订的“低价赔偿协议”无效。
    • 可磋商事项:修复方式、时间等技术性条款可协商确定,但需符合“应赔尽赔”原则。例如,某土壤污染案中,法院支持企业采用“异位修复+生态补偿”替代直接修复的方案。
  3. 程序合规性审查:协议需经司法确认程序,未履行公告、听证等程序的协议可能被撤销。

实务启示

  • 企业参与磋商时,应委托专业律师审查协议条款,避免因内容违法导致协议无效。
  • 环保部门需完善磋商程序,确保公众参与权,降低后续诉讼风险。

(二)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纠纷的举证责任

问题:污染者主张其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应如何分配举证责任?
答疑要点

  1. 举证责任倒置原则:根据《民法典》第1230条,污染者需证明其污染防治设施符合国家标准且正常运行。例如,某钢铁企业因超标排放被诉,法院要求其提供自动监测设备校准记录、运维台账等证据。
  2. 技术鉴定优先:对复杂技术问题(如VOCs治理效率),法院可委托第三方机构出具鉴定意见。如某化工企业主张其废气处理设施达标,但鉴定显示其活性炭更换频率低于设计要求,法院未采纳其抗辩。
  3. 日常监测数据效力:企业自行监测数据需符合《环境监测管理办法》要求,否则可能被排除。例如,某企业篡改在线监测数据,法院直接采信环保部门抽检数据认定其违法。

实务启示

  • 企业应建立完整的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档案,包括设备采购合同、维护记录、校准证书等。
  • 避免依赖单一监测手段,建议采用“在线监测+手工监测+第三方抽检”多维度验证数据真实性。

(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纠纷中的权益平衡

问题:矿产资源开发中,如何平衡国家所有权与集体土地使用权?
答疑要点

  1. “权属分离”原则: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但开采行为可能涉及集体土地使用权。例如,某煤矿企业需先与村集体签订土地补偿协议,再申请采矿权许可。
  2. “生态优先”限制: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即使企业已取得采矿权,也可能因环保政策被叫停。如某稀土矿项目因位于水源保护区,法院判决撤销其采矿许可证。
  3. 补偿标准明确化:补偿范围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及生态修复费用。某金矿案中,法院参照《矿产资源法》及地方补偿标准,判决企业支付村集体土地补偿款及植被恢复费共计500万元。

实务启示

  • 企业在投资矿产项目前,需开展“法律+环境”双重尽调,评估政策风险与生态成本。
  • 集体经济组织应通过民主程序决策土地补偿方案,避免因程序瑕疵导致补偿协议无效。

三、文件对环境司法实践的深远影响

  1. 推动“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该专题解答为环境资源案件集中管辖、专门审判团队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促进刑事、民事、行政审判协同发力。例如,某地法院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后,统一审理涉污刑事案件、赔偿民事纠纷及行政处罚非诉执行案件,效率提升40%。
  2. 强化技术专家参与司法:答疑中多次提及鉴定意见、检测报告的采信规则,推动法院建立“技术调查官”制度。如某海洋污染案中,技术调查官协助法官解读海洋生态损害评估报告,确保裁判科学性。
  3. 促进企业环境合规管理:通过明确污染者举证责任、赔偿范围等规则,倒逼企业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防控”。某化工企业据此投入2000万元升级废气处理设施,并建立环境合规管理体系,获评省级绿色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