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舟岛律师事务所关于《笃行不怠,守护盛世长安——七刑会以来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工作发展纪实》文件的解读

来源: | 作者:创始人 | 发布日期:2025-11-12 | 0 次浏览

自2019年10月第七次全国刑事审判工作会议(以下简称“七刑会”)以来,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工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以服务大局、保障民生为核心,通过严格公正司法、深化司法改革、锻造过硬队伍,实现了刑事审判职能的全面强化,为续写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提供了坚实司法保障。以下从政治引领、职能发挥、司法改革、队伍建设四个维度展开解读。

一、政治引领:筑牢刑事审判的“根”与“魂”

人民法院始终将政治建设置于首位,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刑事审判的“纲”和“魂”。通过强化理论武装、严守政治纪律,确保刑事审判工作始终与党中央决策部署同频共振。例如,在审理“台独”分子杨智渊分裂国家案中,法院严格依据《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与制度安全,彰显了刑事审判的政治担当。此外,对劳荣枝案、樊维秋案等重大恶性犯罪的严惩,不仅体现了对生命权的尊重,更通过司法裁判传递了“正义不可缺席”的强烈信号,强化了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仰。

二、职能发挥:服务大局与保障民生的“双轮驱动”

刑事审判工作紧扣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三大主线,构建起“打击犯罪+保障权益”的立体化司法体系。

  1. 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
    • 严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依法审理“台独”分裂、间谍窃密等案件,坚决抵制外部势力干涉,筑牢国家安全防线。
    • 常态化扫黑除恶:对黑恶势力犯罪及其“保护伞”保持高压态势,审结相关案件数量显著下降,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
    • 打击极端恶性犯罪:对樊维秋、徐加金等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执行死刑,形成有力震慑,2020-2024年全国严重暴力犯罪案件同比下降12.3%。
  2. 服务高质量发展
    •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权益,审结涉企案件中,民营企业占比超60%,通过“法律体检”、合规培训等举措,助力企业防范风险。例如,朝阳法院通过股权回购调解方案,一次性化解某科技公司与咨询公司长达七年的纠纷,既保护了企业合法权益,又为双方合作共赢留有余地。
    • 防范金融风险:严惩操纵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等犯罪,审结金融犯罪案件8.98万件,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例如,对袁山东、苟玉兰非法集资案的审判,挽回了大量投资人损失,彰显了司法对金融秩序的守护。
    • 保护知识产权:审结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3.3万件,出台相关司法解释,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3. 保障民生权益
    • 严惩民生领域犯罪:依法审理电信网络诈骗、危害食品药品安全、污染环境等案件,2020-2024年审结相关案件占比超40%,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 守护特殊群体权益:对拐卖妇女儿童、性侵未成年人等犯罪“零容忍”,如余华英拐卖儿童案中,法院依法核准死刑,捍卫了人伦底线。
    • 推进诉源治理:通过诉前调解、行业调解等机制,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2023年全国法院诉前调解纠纷占比超40%,体现了“枫桥经验”在司法领域的深化。

三、司法改革:创新驱动审判效能提升

刑事审判工作以改革为动力,推动司法理念、制度、技术全方位升级。

  1.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精准化
    根据社会治安形势变化,动态调整刑罚适用标准。2020-2024年,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罪犯占比8.48%,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占比85.20%,实现了“打击极少数、教育大多数”的社会效果。

  2. 审判机制专业化

    • 类案专审:针对金融、知识产权、环境资源等领域犯罪,建立专业化审判团队,提升裁判统一性。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出台昆明会议纪要,统一毒品犯罪案件裁判尺度。
    • 智慧法院建设: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构建刑事审判数据库,实现类案推送、风险预警等功能。例如,“海事司法链”平台确保电子证据真实性,缩短审理周期。
  3. 国际司法合作深化
    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推动国际规则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中国海事法院累计收案63.8万件,涉外案件涉及146个国家和地区,一批中国案例被国际组织收录,彰显了司法公信力。

四、队伍建设:锻造新时代刑事审判铁军

人民法院坚持“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方向,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刑事审判队伍。

  1. 强化政治素养
    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增强干警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刑事审判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2. 提升专业能力
    加强审判业务培训,定期发布典型案例、司法解释,统一裁判标准。例如,针对海上风电工程纠纷,制定技术鉴定与赔偿计算指南,提升裁判可预期性。

  3. 严明纪律作风
    坚持刀刃向内,开展队伍教育整顿,坚决纠治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司法等问题,以零容忍态度惩治司法腐败,维护刑事审判队伍纯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