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作者:创始人 | 发布日期:2025-11-12 | 0 次浏览
自2019年10月第七次全国刑事审判工作会议(以下简称“七刑会”)以来,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工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以服务大局、保障民生为核心,通过严格公正司法、深化司法改革、锻造过硬队伍,实现了刑事审判职能的全面强化,为续写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提供了坚实司法保障。以下从政治引领、职能发挥、司法改革、队伍建设四个维度展开解读。
人民法院始终将政治建设置于首位,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刑事审判的“纲”和“魂”。通过强化理论武装、严守政治纪律,确保刑事审判工作始终与党中央决策部署同频共振。例如,在审理“台独”分子杨智渊分裂国家案中,法院严格依据《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与制度安全,彰显了刑事审判的政治担当。此外,对劳荣枝案、樊维秋案等重大恶性犯罪的严惩,不仅体现了对生命权的尊重,更通过司法裁判传递了“正义不可缺席”的强烈信号,强化了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仰。
刑事审判工作紧扣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三大主线,构建起“打击犯罪+保障权益”的立体化司法体系。
刑事审判工作以改革为动力,推动司法理念、制度、技术全方位升级。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精准化
根据社会治安形势变化,动态调整刑罚适用标准。2020-2024年,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罪犯占比8.48%,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占比85.20%,实现了“打击极少数、教育大多数”的社会效果。
审判机制专业化
国际司法合作深化
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推动国际规则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中国海事法院累计收案63.8万件,涉外案件涉及146个国家和地区,一批中国案例被国际组织收录,彰显了司法公信力。
人民法院坚持“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方向,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刑事审判队伍。
强化政治素养
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增强干警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刑事审判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提升专业能力
加强审判业务培训,定期发布典型案例、司法解释,统一裁判标准。例如,针对海上风电工程纠纷,制定技术鉴定与赔偿计算指南,提升裁判可预期性。
严明纪律作风
坚持刀刃向内,开展队伍教育整顿,坚决纠治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司法等问题,以零容忍态度惩治司法腐败,维护刑事审判队伍纯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