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舟岛律师事务所关于《诉答文书“示范卷”书写为民服务“暖心卷”——辽宁法院“两状”示范文本推广应用一线观察》文件的解读

来源: | 作者:创始人 | 发布日期:2025-10-22 | 0 次浏览

一、背景与意义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全国律协联合印发的《部分案件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以下简称“两状”示范文本),是司法领域深化“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重要实践。辽宁法院作为全国推广应用的先行者,通过构建“组织统筹、科技赋能、协同联动、实效落地”的推广模式,将示范文本覆盖至全省法院,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的司法便民样本。

此次改革的核心目标在于降低群众诉讼门槛,提升纠纷解决效率,保障司法公正。通过统一、规范、简洁的文书格式,将法律术语转化为要素化表格,使非专业人士能够清晰表达诉求,减少因文书不规范导致的程序性障碍,真正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二、示范文本的核心创新

(一)覆盖领域与场景的全面性

示范文本从首批11类民事纠纷扩展至第二批67类,涵盖刑事(自诉)、民事、商事、知识产权、海事、行政、环境资源、国家赔偿、执行等9大领域。例如:

  • 劳动争议:明确工资、社保、工伤赔偿等核心要素,避免劳动者遗漏关键诉求;
  • 道交纠纷:通过“投保信息”“事故责任认定”等栏目,快速固定赔偿主体与金额;
  • 物业纠纷:细化物业费、违约金、服务标准等争议点,引导业主与物业公司聚焦核心矛盾。

(二)要素化与表格化的设计逻辑

示范文本采用“填空式”结构,将诉讼请求、事实理由、证据清单等核心要素拆解为具体条目。例如:

  • 民间借贷纠纷:要求填写借款金额、利息计算方式、还款期限、担保方式等,避免因表述模糊导致举证困难;
  • 离婚纠纷:设置“共同财产清单”“子女抚养意愿”“债务分担”等模块,帮助当事人系统梳理争议点。

(三)风险提示与法律指引的嵌入

模板中嵌入诉讼时效、管辖权异议、证据规则等风险提示,引导当事人规避程序性错误。例如:

  • 在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中,提示“原告需在起诉时提交权属证明与侵权证据”;
  • 在行政诉讼中,明确“被告为作出行政行为的机关,需列明具体行政行为名称”。

三、辽宁法院的实践成效

(一)诉讼服务效率的显著提升

  1. 立案质效优化:辽宁全省法院67类起诉状示范文本应用率超90%,立案材料一次性通过率提高30%,平均立案时间缩短至15分钟以内。
  2. 诉讼成本降低:通过智能回填、在线生成等功能,当事人撰写诉状的时间从平均2小时降至20分钟,律师代理案件的文书准备时间减少50%。
  3. 调解成功率提高:鞍山中院利用示范文本梳理争点,推动庭前调解成功率达65%,较改革前提升22个百分点。

(二)典型案例的示范价值

  1. 聋哑人赵德海案:西岗区法院通过要素式起诉状,帮助无律师代理的聋哑人完成立案,体现司法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2. 证券虚假陈述纠纷批量化解:大连中院特邀调解员依据答辩状示范文本,快速固定“虚假陈述重大性”“因果关系”等争点,促成5人群体性纠纷一次性调解。
  3. 出租车交通事故赔偿案:铁西区法院将裁判规则转化为示范调解文本,推动全市出租车行业纠纷标准化处理。

(三)技术赋能的突破性进展

  1. 智能辅助系统的应用
    • 在线回填:当事人上传传统诉状后,系统自动提取要素生成示范文本;
    • 口述转写:北京东城法院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将当事人口述内容转化为结构化文书;
    • 二维码嵌入:全省法院在诉讼大厅、综治中心放置示范文本二维码,扫码即可获取电子版。
  2. 数据闭环的构建
    • 建立“使用反馈-动态优化”机制,通过满意度评价系统收集当事人意见;
    • 针对边疆地区语言障碍问题,开发少数民族语言版示范文本。

四、对律师行业的深远影响

(一)业务模式的转型

  1. 文书制作标准化:律师可基于模板快速生成基础文书,减少重复性劳动,聚焦案件核心争议点。
  2. 沟通成本降低:当事人通过模板清晰表达诉求,减少因表述不清导致的反复沟通。
  3. 程序合规性保障:模板内置的风险提示功能可帮助律师规避遗漏关键事实或法律依据的风险。

(二)专业能力的升级

  1. 证据组织优化:证据清单模块化设计促使律师更系统地梳理证据链,提升举证质量。
  2. 差异化竞争:在标准化文书基础上,通过个性化法律分析和策略设计提升服务附加值。例如,北京舟岛律师事务所将示范文本与类案检索结合,为客户提供胜诉率预测服务。
  3. 普法教育深化:律师可借助模板向当事人普及诉讼流程和法律要点,增强客户黏性。

五、未来展望与建议

(一)持续优化文本设计

  1. 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立法修订和司法实践,每半年更新一次模板内容。
  2. 个性化扩展功能:允许在模板框架内补充特殊条款,平衡标准化与差异化的需求。

(二)深化技术融合

  1. 区块链存证:将示范文本与电子证据存证平台对接,确保证据真实性。
  2. AI预审系统:开发诉状智能预审功能,实时提示格式错误和法律风险。

(三)拓展应用场景

  1. 诉源治理:将示范文本推广至综治中心、行业调解组织,实现纠纷前端化解。
  2. 跨境诉讼:针对涉外案件,开发多语种版示范文本,服务“一带一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