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舟岛律师事务所关于《“走近丁宇翔”系列报道① 信仰之锚:从燕园到法槌下的坚守》文件的解读

来源: | 作者:创始人 | 发布日期:2025-10-21 | 0 次浏览

一、文件背景与核心价值

《“走近丁宇翔”系列报道① 信仰之锚:从燕园到法槌下的坚守》是最高人民法院为弘扬新时代法官精神而推出的专题报道,旨在通过丁宇翔的职业生涯与个人奋斗,展现人民法官对法治信仰的坚守、对司法为民的践行以及对专业能力的极致追求。文件以丁宇翔为标杆,为全国法院干警树立了可学可鉴的榜样,传递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和“忠诚干净担当”的职业精神。

二、丁宇翔的职业生涯与核心成就

1. 从农家子弟到法学专家的成长轨迹

  • 学术奠基:丁宇翔出生于山西忻州农村,高考时选择法学专业,源于对“社会需要”的朴素认知。大学期间,他通过深入农村调研,完成《关于山西农村法治现状的调查与对策建议》,提出乡村法治意识差异化的研究结论,奠定了其社会研究方法论的基础。
  • 学术深耕:在北大法学院攻读硕士期间,他参与葛云松教授的读书会,系统研读史尚宽、王泽鉴等学者的著作,形成对民法学的体系化认知。其硕士论文与博士论文均聚焦司法实践中的前沿问题,体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学术转向。

2. 职业选择与司法实践的突破

  • 放弃高薪入法院:面对知名律所的高薪邀请,丁宇翔选择进入法院,源于对“法官职业能通过判决为社会提供行为指引”的深刻认知。这一选择体现了他对司法价值的优先排序。
  • 金融审判的标杆性案件
    • “蓝石资产案”:作为北京金融法院“1号案”,丁宇翔带领合议庭审理银行间债券市场虚假陈述案,涉案金额5亿元。通过启动司法审计、审查240余份证据、撰写7万字判决书,精细划分了发行人、中介机构的责任比例,首次在债券市场案件中引入“过错程度与责任比例匹配”原则,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2023年度十大案例。
    • “乐视网证券虚假陈述案”:该案入选中国证监会2023年度十大投资者保护典型案例,丁宇翔通过“多因子迁移同步对比法”损失核算模型,解决了虚假陈述损失计算的司法难题,为200余名投资者提供了公正赔偿方案。

3. 司法为民的创新实践

  • “庭审百问”要素化审理模式:针对证券纠纷,丁宇翔提炼100余个调查要点,搭建庭前在线问答平台,使庭审时长缩短50%,为2000余名中小投资者提供“解纷路线图”。
  • 代表人诉讼在线平台:针对涉众型金融纠纷,他主导开发在线诉讼平台,降低投资者维权成本,已为1.2万名投资者提供便利,被业界誉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金融审判实践。

4. 学术研究与理论贡献

  • 著作与论文:丁宇翔出版法学独著2部、合著8部,在《中国应用法学》《法学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其研究聚焦金融审判、民法方法论等领域,提出“六步审查法”等司法认定标准,被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采纳为行业规范。
  • 病中著述:在癌症治疗期间,他完成《证券发行交易场景下个人信息规则的适用约束与司法调适》一文,发表于《中国应用法学》2022年第6期,体现了“以研究对抗病痛”的精神力量。

三、丁宇翔的精神品格与职业伦理

1. 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

  • 丁宇翔在高中时期申请入党,在入党志愿书中写下“把一切献给党”。2021年,他服从组织安排,从民事审判“排头兵”转任金融审判新领域,展现了“党叫干啥就干啥”的政治觉悟。

2. 司法为民的情怀

  • “如我在诉”意识:他审理的标的不足千元的低频噪声案,通过反复现场勘验、专家咨询,证明噪声危害,保障了群众安居权。
  • 平等保护原则:在涉众型金融纠纷中,他研发“多因子迁移同步对比法”损失核算模型,使200余名投资者与被告企业均服判息诉,稳固了市场信心。

3. 攻坚克难的担当精神

  • 带病坚守:2021年底确诊肺癌后,他在治疗期间审结案件20余件,参加线上合议20多次。恢复期拄拐完成4小时庭审,术后3个月即重返岗位承办重大案件。
  • 专业极致追求:为厘清网约车平台责任,他深入分析司机与平台的法律关系,稳慎裁量平台承担补充责任,推动了新业态纠纷的规范化处理。

4. 廉洁自律的职业操守

  • 丁宇翔严守“三个规定”,拒绝利益输送,带头落实审判监督管理职责。其家庭生活简朴,妻子眼中的他“养花枝残,写文生花”,体现了“把精力留给法律”的纯粹。

四、对法律从业者的启示

1. 职业选择的价值排序

  • 丁宇翔放弃律所高薪选择法官职业,启示法律人应将“社会价值”置于个人经济利益之上,以司法裁判推动社会进步。

2. 专业能力的持续精进

  • 从农村调研到北大读书会,从民事审判到金融审判,丁宇翔的成长轨迹表明,法律人需保持“终身学习”态度,在实践与理论中迭代认知。

3. 司法创新的实践路径

  • 丁宇翔通过“庭审百问”“代表人诉讼平台”等创新,解决了证券纠纷“立案难、审理慢”的痛点,为法律从业者提供了“技术赋能司法”的示范。

4. 逆境中的精神力量

  • 面对癌症,丁宇翔以“写作治疗”对抗病痛,以“回归岗位”践行使命,展现了法律人“把苦难转化为专业动力”的坚韧品格。

五、结语

丁宇翔的故事,是新时代法官“以信仰为锚、以专业为桨”的生动写照。他的职业生涯证明,法律人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功底,更需具备“对党忠诚、司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治品格。北京舟岛律师事务所认为,丁宇翔的精神遗产,将为法律从业者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推动中国司法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