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作者:创始人 | 发布日期:2025-09-01 | 0 次浏览
近日,中国最高人民法院与越南司法部共同主持召开了中越双边执行工作视频会议。中方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执行局局长刘贵祥出席并致辞。刘贵祥先生是中国执行领域的最高权威之一,其亲自出席表明了中方对此次会议的高度重视。
本次会议的核心议题是围绕两国法院判决和仲裁裁决的相互承认与执行这一国际司法合作中的关键难题展开交流与研讨。这是在《关于承认和执行民事判决的安排》(尚未生效)等双边法律框架基础上,进行的又一次务实、操作层面的深入对接。
从公开报道和信息来看,本次会议释放出以下几个关键信号:
高层推动,共识强化:
会议在高级别官员之间进行,表明中越两国最高司法层面均有意愿并正在积极推动解决跨境执行难问题。这不仅仅是技术性交流,更是政治和外交层面共同意志的体现,为后续具体合作铺平了道路。
聚焦“最后一公里”难题:
国际商事活动中,“胜诉易,执行难”是普遍困境。一份在他国无法得到承认和执行的判决书,无异于一纸空文。本次会议直指“判决承认与执行”这一司法合作的“最后一公里”,旨在疏通堵点,提升两国司法程序的公信力和有效性,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机制化合作正在形成:
会议提及“交流工作机制”,这表明中越双方希望将执行合作从临时的、个案式的模式,升级为常态化、制度化的沟通机制。例如,可能建立定期会晤、信息共享、对口联络窗口等安排,这将极大提高合作效率和可预测性。
经验互鉴,标准趋近:
双方交流了各自在国内执行工作中的信息化建设(如网络查控系统、信用惩戒体系)和打击规避执行行为的经验。这种互学互鉴有助于缩小两国在司法实践和标准上的差异,减少因程序或理念不同而导致的执行障碍,为相互承认判决创造更友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