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舟岛律师事务所关于《法答网精选答问(第二十九批)——保障规范律师诉讼行为专题》文件的解读

来源: | 作者:创始人 | 发布日期:2025-11-06 | 0 次浏览

一、文件出台背景与核心目标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法答网精选答问(第二十九批)》聚焦律师诉讼行为规范化问题,旨在通过统一法律适用标准、明确权利行使边界,解决司法实践中律师执业行为不规范、诉讼权利滥用等痛点。文件以“保障诉讼秩序、维护司法公正”为核心目标,结合审判实践中的典型问题,如辩护人更换频率、阅卷权行使、实习律师职责等,提出具体操作规范,为律师执业和法院审判提供明确指引。

二、关键问题解析与实务影响

1. 辩护人更换次数限制:平衡权利保障与诉讼效率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百一十一条,被告人在同一审判程序中更换辩护人一般不得超过两次,且当庭拒绝辩护人辩护的次数也受限制。

  • 实务影响
    • 防止被告人以“策略性更换辩护人”干扰庭审,保障诉讼程序连贯性。
    • 律师需在接受委托时充分评估案件需求,避免因频繁更换导致辩护质量下降。
    • 法院需严格审查更换理由,对无正当理由的申请予以驳回。

2. 实习律师权限界定:明确辅助性工作边界
文件明确实习律师不得以律师身份独立行使阅卷权、代理权等执业权利,但可协助律师完成事务性工作。

  • 法律依据
    • 《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实习管理规则》第二十三条禁止实习律师独自承办业务。
    • 《人民法院诉讼档案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要求律师阅卷需持执业证、介绍信等材料。
  • 实务操作建议
    • 律师事务所应建立实习律师参与诉讼的监督机制,确保其工作不越权。
    • 法院在审查阅卷申请时,需核实律师身份及授权材料,防止实习律师违规操作。

3. 律师排期冲突处理:优化诉讼服务保障
文件要求法院通过“一张网”在线服务平台和统一办案系统,为律师预留必要准备时间,并允许因排期冲突调整开庭日期。

  • 具体规则
    • 律师需提前告知冲突情况,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 法院优先保障临近审理期限或确定开庭时间在先的案件。
  • 实务意义
    • 减少因排期问题导致的诉讼延误,提升审判效率。
    • 律师需加强与法院的沟通,合理规划诉讼进程。

4. 裁判文书表述规范:区分律师与律师助理身份
文件规定,裁判文书不宜将实习律师列为辩护人或诉讼代理人,但可在审理经过部分表述为“律师助理”。若实习律师以近亲属身份参与诉讼,则可列为辩护人。

  • 法律依据
    • 《律师法》第十三条禁止无执业证书人员从事诉讼代理或辩护业务(法律另有规定除外)。
  • 实务影响
    • 律师事务所需在委托合同中明确实习律师的角色,避免身份混淆。
    • 法院在制作裁判文书时,需严格审查实习律师的参与方式及身份依据。

三、典型案例与司法趋势

案例1:辩护人更换权滥用案
某刑事案件中,被告人以“对辩护策略不满”为由,在庭审中三次拒绝辩护人并要求更换,导致庭审中断。法院依据《刑诉法解释》第三百一十一条,驳回第三次更换申请,要求被告人自行辩护。

  • 启示
    • 被告人行使诉讼权利需以“不损害诉讼秩序”为前提。
    • 律师需在接受委托前向被告人释明更换辩护人的法律后果。

案例2:实习律师违规阅卷案
某实习律师持律师事务所介绍信单独前往法院阅卷,被法院拒绝。后经指导律师协助,提交执业证、授权委托书等材料后完成阅卷。

  • 启示
    • 实习律师需在律师指导下参与诉讼,避免独立行使执业权利。
    • 法院需严格审查阅卷主体资格,防止程序违规。

司法趋势展望

  • 诉讼行为规范化:法院将通过法答网平台、典型案例发布等方式,持续统一律师执业行为标准。
  • 技术赋能诉讼服务:依托“一张网”在线平台,实现排期冲突自动预警、电子卷宗远程调阅等功能。
  • 权利义务平衡:在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同时,强化对滥用诉讼权利行为的规制。

四、对律师行业的建议

  1. 加强内部管理:律师事务所应建立诉讼行为合规审查机制,定期组织律师学习最新司法解释。
  2. 优化诉讼策略:律师需在接受委托时充分评估案件需求,避免因频繁更换辩护人或滥用诉讼权利导致程序风险。
  3. 利用技术工具:通过法院在线服务平台提前查询排期信息,减少冲突概率。
  4. 强化实习律师培训:明确实习律师职责范围,确保其参与诉讼的方式符合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