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布背景与整体情况
最高人民法院于2025年4月2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24年)》及2024年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典型案例。2024年,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司法理念,始终聚焦创新保护,为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提供优质司法服务和有力法治保障。
2024年,全国法院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近53万件(其中一审47.99万件),审结54万余件(其中一审49.41万件),结案数、审限内结案率平稳上升,案—件比及上诉率、二审改判—发回重审比、申诉申请再审率等各项指标均趋优,审判质效持续提升。
二、典型案例特点及解读
(一)案例类型丰富,覆盖多个领域
2024年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典型案例覆盖了专利、商标、著作权、反不正当竞争、商业秘密等案件类型,涉及生物医药、AI技术、网络游戏等行业领域。例如“mRNA骨关节炎药物”发明专利权权属案涉及生物医药领域;“AI换脸”著作权侵权案涉及AI技术领域;“游戏‘换皮’侵权案”涉及网络游戏领域。
这些案例的多样性体现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在各个创新领域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引导相关行业的创新发展,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通过不同领域的案例,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鼓励企业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创新活动。
(二)典型案例具体解读
“mRNA骨关节炎药物”发明专利权权属案
- 基本案情:深圳市臻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1月,是于某、王某、胡某等3位归国创业人员共同创立的高科技公司,旨在推动mRNA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研发和转化。2019年9月,胡某创立深圳瑞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名称为“一种mRNA剂型的骨关节炎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发明专利由深圳瑞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21年6月申请,2021年10月获得授权。深圳市臻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起诉认为,涉案专利系胡某在其公司任职期间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深圳瑞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请涉案专利损害了深圳市臻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合法权益,请求判令确认涉案专利权归深圳市臻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 处理结果:一审法院判决驳回深圳市臻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诉讼请求。深圳市臻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不服,提起上诉。通过实地调查、巡回审判,积极开展调解工作,促成各方就本案及其他关联诉讼签署一揽子和解协议,化解了双方当事人长达两年多的矛盾和系列纠纷,促进双方携手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前沿赛道上回归合作,实现双赢、多赢、共赢。
- 典型意义:本案涉及的mRNA技术是生物医药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高新技术,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本案及关联诉讼纠纷的实质化解,进一步释放了人民法院鼓励创新、弘扬诚信、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鲜明导向,有利于科研人员勇于创新、安心创业,更好地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房地产领域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案
- 基本案情:1993年,仁某置地(成都)有限公司、上海仁某房地产有限公司成立。1994年,南京仁某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成立。自1995年开始,上述公司分别在上海、南京、成都等地推出房地产项目,并在建筑服务等多个类别上先后获准注册多枚“仁某”商标。2002年1月,兰州仁某房地产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金某认购上海仁某房地产有限公司在上海开发的楼盘。兰州仁某房地产有限公司于2002年11月26日登记成立,开始使用“仁某”企业字号,并先后在兰州地区开发建设了仁某国际、仁某美林郡、仁某晶城楼盘。仁某置地(成都)有限公司等认为兰州仁某房地产有限公司的上述行为构成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遂提起诉讼。
- 处理结果:一审法院判决兰州仁某房地产有限公司停止侵害商标权以及不正当竞争行为,赔偿仁某置地(成都)有限公司等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共计13405992.3元,刊登声明消除影响。兰州仁某房地产有限公司不服,提起上诉。最高人民法院二审认为,虽然兰州仁某房地产有限公司仅在兰州地区使用被诉侵权标识,但考虑被诉侵权标识与涉案四商标的近似程度,所使用服务与商品的关联程度,“仁某”商标的知名程度,兰州仁某房地产有限公司的实际使用方式及已经发生实际混淆的情况等因素,可以认定兰州仁某房地产有限公司的被诉侵权行为容易导致相关公众混淆,构成侵害商标权的行为。兰州仁某房地产有限公司作为同业经营者理应予以避让,但其仍然登记注册并使用“仁某”字号从事与上海仁某房地产有限公司等相同行业的经营活动,容易使得相关公众认为其开发建设的楼盘项目与上海仁某房地产有限公司等存在特定联系,兰州仁某房地产有限公司的上述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 典型意义:本案涉及商品房开发建设领域中的企业字号权益及商标权的保护问题,目前此类纠纷大量存在。本案对商品房领域中商标侵权的商标使用、混淆可能性以及正当使用等方面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澄清,明确了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第二项保护企业字号竞争性利益的审查基准与证明标准。本案裁判将侵权人明知他人在先使用字号的情节纳入“有一定影响字号”的认定,传递了保护诚信经营,维护公平竞争秩序的裁判理念。
“剧透”游戏未公开角色侵害商业秘密案
- 基本案情:上海米某科技有限公司系某游戏的运营方,并获得游戏著作权人的许可取得使用和维权权利。该游戏自上线以来在全球游戏市场引起热烈反响。上海米某科技有限公司在运营中,每隔一段时间进行版本更新,新增角色、场景、剧情、活动等内容,以保持游戏关注度和产品活力。这些内容会提前进行内测。为此,上海米某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招募了包括陈某在内的多名玩家参加内测并签订了保密协议。陈某参与内测期间,未经允许对涉案游戏“知某某”等7个游戏角色实机形象(即可供玩家操控的游戏角色形象)、技能效果、技能数据等测试内容和画面进行偷拍、偷录,并多次向第三人披露。上海米某科技有限公司发现后,以相关信息属于商业秘密,如进一步披露将给其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为由,向人民法院提出诉前行为保全申请,并在法定期间内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停止侵权、消除影响并赔偿损失。陈某辩称,上述游戏内容不构成商业秘密。
- 处理结果: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对诉前行为保全申请进行审查,认为上海米某科技有限公司的请求具有事实基础和法律依据,如不采取相应保全措施可能会对上海米某科技有限公司的合法权益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且采取行为保全措施不会导致当事人之间利益显著失衡。
- 典型意义:此案例凸显了游戏行业商业秘密保护的复杂性,强调了保密协议在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中的重要作用。法院通过诉前行为保全措施,及时阻止了商业秘密的进一步泄露,保护了游戏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该案例也为游戏行业在处理类似商业秘密纠纷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有助于引导企业加强商业秘密保护意识,完善保密制度。
三、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新趋势与新亮点
(一)严格保护知识产权
2024年全国法院在460件知识产权民事侵权案件中适用惩罚性赔偿,同比增长44.2%。最高人民法院在“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秘密侵权案中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判赔金额达6.4亿余元,该案入选“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4年度十大案件”。这一举措彰显了人民法院依法、有力保护知识产权的坚强决心和坚定态度,激励更多的主体自主创新创造,推动营造尊重原创、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良好法治环境。
(二)有效定分止争
最高人民法院积极探索知识产权纠纷特色化解模式,实质解决争议。例如成功化解一起涉及知名电影作品的著作权侵权纠纷,促成双方就该案及其余近140部作品的潜在纠纷达成调解,有效避免当事人再起纷争。这种纠纷化解模式有助于提高司法效率,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促进知识产权市场的和谐稳定发展。
(三)强化科技创新司法保护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以高质量审判服务保障科技创新的意见》,对涉科技创新领域审判工作提出全面、系统指导意见。依法审理涉高新技术领域知识产权案件,提升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等科技创新成果司法保护水平。加大侵害技术成果知识产权行为打击力度,净化科研生态。保障创新主体合法权益,激发科研内生动力。例如公开开庭审理涉“骨关节炎药物”专利权属案,依法维护科研主体权益,激励高科技人才勇于创新、安于创业。
(四)助推统一大市场建设
严厉打击商标恶意注册及侵权仿冒,加大地理标志商标权利及驰名商标、传统品牌、老字号保护力度,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品牌。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结“AI文生图案”,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生成物著作权保护路径,该案入选“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4年度十大提名案件”。积极开展“版权AI智审”应用试点工作,从源头预防图片类著作权纠纷,该案入选国务院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三批典型案例。
四、对未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展望
最高人民法院将继续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作用,以高水平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为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贡献司法力量。未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将更加注重创新保护,不断适应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需求。同时,将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深度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为全球知识产权治理贡献中国司法智慧。
北京舟岛律师事务所将密切关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最新动态,为企业提供更加专业、高效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通过深入解读典型案例,帮助企业了解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风险和应对策略,助力企业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