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舟岛律师事务所关于《“两状”示范文本推广应用·记者一线观察|好用、管用、能用……这些都是真的!》文件的解读

来源: | 作者:创始人 | 发布日期:2025-09-16 | 0 次浏览

一、背景与意义

最高人民法院自2024年3月起试行起诉状、答辩状(以下简称“两状”)示范文本,并于2025年7月正式推广第二批覆盖刑事(自诉)、民事、商事及知识产权等九大领域的67类示范文本。这一改革举措旨在通过标准化诉讼文书格式,降低群众诉讼门槛,提升司法效率,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服务目标。北京舟岛律师事务所从司法实践视角出发,结合一线观察与典型案例,对“两状”示范文本的推广应用进行如下解读。

二、“两状”示范文本的核心优势

  1. 好用:降低诉讼门槛,提升文书质量
    传统诉讼文书撰写存在两大痛点:一是非专业人士因法律知识欠缺导致诉求遗漏或表述模糊;二是专业律师因案由差异需重复调整格式,增加时间成本。“两状”示范文本通过结构化、要素式设计,将复杂法律条文转化为填空式表格,例如:
    • 交通事故纠纷:原告仅需勾选“事故责任认定”“赔偿项目”“计算依据”等核心要素,即可自动生成规范起诉状,避免遗漏医疗费、误工费等关键诉求。
    • 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被告可通过要素式答辩状快速梳理“合法来源”“侵权情节”等抗辩理由,形成逻辑严密的答辩框架。
      甘肃省临洮县124户商户与某置业公司的租金纠纷案中,业主代表高某表示:“一勾一填,把每家情况、欠租金额列得清清楚楚,诉求一目了然。”这一设计显著提升了文书的一次性通过率,减少当事人往返法院的次数。
  2. 管用:聚焦核心争议,推动实质解纷
    “两状”示范文本通过标准化要素提取,帮助法官和调解员快速锁定争议焦点,实现“靶向调解”。例如:
    •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人民法院在处理一起涉外商标侵权纠纷时,通过对比双方填写的“两状”,精准指出核心争议为“赔偿金额计算依据”,并针对性提供类案判决作为参考,促使被告当场支付1万元赔偿款,纠纷圆满解决。
    • 重庆市梁平区人民法院在调解24名劳动者欠薪纠纷时,引导被告某食品公司负责人填写答辩状表格,使其在填写过程中冷静分析经营状况和法律责任,最终促成5日内补缴社保并支付全部劳动报酬。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吴泽勇指出:“‘两状’示范文本为实质性论证提供了更清晰、更规范的基础框架,是高效厘清争议焦点的工具。”
  3. 能用:制度可靠,群众信任
    “两状”示范文本的推广应用以《人民法院第六个五年改革纲要(2024—2028年)》为制度依据,明确要求“统一规范各类案件起诉状、答辩状等文书格式”。实践中,各级法院通过以下措施保障制度落地:
    • 技术赋能: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人民法院配备“‘两状’示范文本辅助生成一体机”,并推广67类示范文本二维码,当事人扫码即可在线制作文书,解决电子格式调整难题。
    • 全流程融合:山东省巨野县人民法院将“两状”应用融入立案、审判、执行全流程,推动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15天,简易程序适用率提高至75%;辽宁省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通过“两状”引导当事人固定争议焦点,平均庭审时长同比缩短50%。
    • 多元解纷衔接:全国人大代表陈雨佳评价:“‘两状’改革与‘先行调解’的结合,为‘非诉挺前、诉讼托底’的多元解纷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是打通非诉与诉讼衔接的‘转换器’。”

三、典型案例分析

  1. 交通事故纠纷:老卢的“利索”体验
    2024年3月,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镇村民老卢因交通事故受伤,委托律师使用要素式起诉状后,清晰的结构和规范表述使其诉求全面准确表达,赔偿款快速到位。老卢感慨:“法院办事利索得很!没拖也没扯皮。”这一案例印证了“两状”示范文本在提升解纷效率、保障群众权益方面的实效。

  2. 群体性纠纷:124户商户的“高效调解”
    在临洮县租金纠纷案中,法院委托综治中心运用“罐罐茶”调解法,结合“两状”示范文本快速厘清案情,促成双方达成分期支付租金协议。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周红霞表示:“本案若处理不当,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两状’示范文本为后续调解铺平了道路。”

  3. 知识产权纠纷:涉外商标的“快速化解”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人民法院通过“两状”示范文本,引导涉外商标侵权纠纷双方聚焦赔偿金额争议,结合类案判决促成调解。这一案例体现了“两状”在复杂知识产权案件中的适用性,为国际司法合作提供了可复制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