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舟岛律师事务所关于《护得千峰翠,铸就万业新——最高法环境资源审判讲坛畅谈环境司法新实践》文件的解读

来源: | 作者:创始人 | 发布日期:2025-08-25 | 0 次浏览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举办的环境资源审判讲坛发布了题为《护得千峰翠,铸就万业新》的综述文件,系统总结了当前环境资源审判领域的新理念、新机制与新实践。该文件名称巧妙化用古诗,寓意深刻——“护得千峰翠”彰显了司法守护绿水青山的核心使命,“铸就万业新”则揭示了环境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助推产业绿色转型的终极目标。

北京舟岛律师事务所作为长期深耕于环境、能源与自然资源领域的专业法律服务机构,对该文件传递出的强烈信号与深远影响高度重视。现为您提炼并解读其核心要义:

一、 核心精神:从“事后惩罚”到“事前预防”与“系统治理”的司法理念升华

文件通篇体现了一个核心精神:中国环境司法正在从传统的、被动的纠纷解决工具,转变为主动的、系统的生态环境治理核心环节。

  1. 理念先行: 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已深度融入司法审判全过程。这意味着法官在审理案件时,不再仅仅考量个案的法律适用,更会权衡裁判对区域生态系统、公共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影响。

  2. 功能拓展: 司法功能从“定分止争”扩展到“风险预防”和“生态修复”。文件重点提及的“预防性公益诉讼”正是这一转变的体现,允许在损害实际发生前提起诉讼,防患于未然。

二、 重点举措与创新实践解读

文件畅谈的“新实践”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这些举措将对企业和地方政府产生直接影响:

  1. 审判专业化建设持续深化:

    • 解读: 环境资源案件(包括刑事、民事、行政及公益诉讼“三审合一”或“四审合一”)由专门审判机构或团队审理已成为常态。这意味着审理法官更具专业性和系统性思维,企业对簿公堂时,面对的将是更精通环境法律和技术问题的司法者。

  2. 公益诉讼与检察监督作用凸显:

    • 解读: 检察机关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数量和范围不断扩大。对于高环境风险企业而言,这意味着来自司法层面的监督压力显著增加。一旦造成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不仅面临行政处罚和民事索赔,还极可能成为公益诉讼的被告,承担巨额的生态修复费用。

  3. 恢复性司法理念广泛应用:

    • 解读: “异地修复”、“劳务代偿”、“技改抵扣”等创新责任承担方式被广泛认可。对于侵权企业,这提供了替代单纯货币赔偿的灵活性,但同时也对企业提出更高要求:必须有能力提出并执行科学、可行的修复方案,并接受法院和主管部门的持续监督。本所建议企业应提前了解这些机制,将其纳入环境应急预案和合规管理中。

  4.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ADR)的引入:

    • 解读: 鼓励运用调解、磋商等方式解决环境纠纷。这为企业提供了更高效、成本更优的争议解决路径。在专业律所的协助下,通过与环境监管部门、检察机关、社会组织进行诉前磋商并达成协议,可以实现快速整改、修复与赔偿,避免陷入冗长诉讼带来的声誉和经营风险。

  5. 服务保障“双碳”目标:

    • 解读: 文件明确提及司法服务保障“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预示着未来与碳排放相关的纠纷(如碳配额交易纠纷、绿色金融纠纷、新能源项目纠纷等)将得到司法层面的明确规则指引。相关企业需密切关注此类判例的发展。

三、 对各类市场主体的启示与行动建议

基于以上解读,北京舟岛律师事务所向客户及各界市场主体提出以下建议:

  • 对于高环境风险企业(如化工、能源、矿业、制造业等):

    • 全面升级合规体系: 环境合规不再是“应付检查”,而是关乎企业生存的生命线。应建立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深度合规审查,重点关注环境评价、排污许可、危险废物管理等环节。

    • 建立应急预案: 不仅包括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还应包括涉及环境诉讼(尤其是公益诉讼)的法律应对预案,明确内部决策流程、对外沟通口径和专家技术支持团队。

    • 主动进行环保技改: 将“恢复性司法”理念融入企业决策,主动投入环保技术改造,这既是在未来可能发生的诉讼中争取“技改抵扣”的筹码,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 对于新能源、环保产业企业:

    • 把握政策机遇: 环境司法强力护航绿色产业,为行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法律预期。应积极利用绿色金融、碳交易等政策工具,拓展业务。

    • 关注知识产权保护: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注重对环保专利、技术秘密的保护,未来相关知识产权纠纷可能会增多。

  • 对于投资机构与金融机构:

    • 强化ESG投资与尽职调查: 必须将环境(E)风险作为投资决策和贷前审查的核心要素。被投企业或借款人的历史环境污点、现有环境风险可能导致巨大的投资损失或信贷风险。

    • 识别“洗绿”(Greenwashing)风险: 司法对“双碳”的保障也意味着对虚假环保宣传的打击将更加严厉,投资需甄别项目的真实绿色含量。

四、 结语

最高人民法院通过此次讲坛,再次向全社会明确了环境司法改革的坚定方向和丰富成果。“护得千峰翠”是庄严承诺,“铸就万业新”是宏伟愿景。对于企业而言,这既是必须面对的“紧箍咒”,也是实现转型升级的“指南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