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舟岛律师事务所关于《最高法:坚决克服对审判质量管理指标数据层层加码、盲目追高》文件的解读

来源: | 作者:创始人 | 发布日期:2025-08-06 | 0 次浏览

一、文件背景与核心目标

  1. 问题导向
    最高法针对部分地区法院在审判质量管理指标(如结案率、调解率、上诉率等)上存在的“层层加码”“数据攀比”现象提出警示,强调避免将司法审判异化为“数字竞赛”,防止司法公正被行政化考核扭曲。

  2. 司法改革方向
    文件契合最高人民法院“质量优先、兼顾效率”的司法理念,重申审判工作的核心是实质公正,而非表面数据。


二、重点内容解读

  1. 反对“一刀切”考核

    • 文件明确反对对审判指标设定不合理的硬性排名或增长要求,要求各级法院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评估,避免为追求数据而牺牲办案质量。

    • 举例:不得强制要求“调解率逐年提升”“上诉率必须下降”,而应关注纠纷实质性化解。

  2. 优化指标体系

    • 最高法可能进一步调整现有审判质量评估标准,减少对单一数据的依赖,引入复合型指标(如“案-件比”“群众满意度”)。

    • 强调对长期未结案、程序违法等问题的动态监管,而非短期数据波动。

  3. 司法权运行规律

    • 文件强调审判工作的专业性和独立性,要求减少行政干预,避免将法院等同于普通行政机关进行绩效考核。


三、对司法实践的影响

  1. 对法院系统的指导意义

    • 各级法院需重新审视自身考核机制,清理可能存在的“加码”政策,回归审判规律

    • 法官的考核将更侧重案件处理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

  2. 对律师与当事人的意义

    • 当事人可期待更注重实质公正的裁判,减少因法院追求数据导致的程序空转(如强迫调解、拖延立案)。

    • 律师在代理案件中可更主动依据司法规律主张权利,对抗不合理考核导致的司法行为偏差。


四、舟岛所的建议

  1. 对法律从业者

    • 关注地方法院后续落实细则,协助当事人监督可能存在的“隐性考核”问题。

    • 在诉讼策略中结合文件精神,推动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

  2. 对公众与企业

    • 理性看待司法数据,避免以单一指标评价法院或法官工作质量。

    • 通过司法公开渠道反馈对审判质量的监督意见。